2016年5月4日星期三

農村信用服務站問題與困境



  最近二十幾年,農村經濟和農村社會有歌林服務站了巨大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而服務站還是保持著原來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法,其面臨的困境已日益暴露出來。

  傳統的服務站業務不斷萎縮。近年來,農村信用社機構不斷減少,而機構型的服務站卻在增加,相反的,真正傳統意義上的服務站(即農家型的,而非由信用社機構改設)卻在不斷縮減。2001年至200聲寶服務站3年,農家型的服務站存款年平均增長率為14。6%,低於機構服務站18%的存款平均增長率,遠低於同期全市農村信用社25。5%的存款平均增長率,2001年末農家型服務站在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占比為1。93%,而到2003年末,這一比率下降到了1。67%。

  服務功能單一,人員素質較弱,支農作用有限。目前全市農村信用服務站的業務僅限於儲蓄,91%的服務站都是手工操作,服務站開具的存單無法實現通存通兌。同時,代辦員僅能應付日常儲蓄業務,對“三農”的調查、了解、反映沒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而且大多數代辦員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因此,服務站的支農作用顯得十分有限的。

  安全隱患多,潛在風險大。主要表現在:人員少,安保設施簡陋;防範意識差;現金管理隱患大;地方治安得不到保障;諸如人民幣反假防假等,服務站更缺乏相應的器材和識別能力。

  節省經營成本,規避各方監管。近年來農村信用社進行大幅度的機構撤並,既希望不影響存款業務,又指望減少用工,降低成本,機構型服務站正好迎合這一需求。其次,公安保衛及消防部門對農村信用社機構的安保消防檢查和整改要求越來越嚴,而服務站的各項監管要聲寶歌林服務站求比較寬松,為了規避監管,機構型的服務站正是好去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